|
|
|
社區急救是提高心源性和其他意外傷害所致猝死搶救成功率的關鍵,急救成功的關鍵是前10min,而前10min內的急救技術,普通群眾通過培訓也可以掌握。在專業人員到達之前,急救需要患者家屬、社區居民和其他目擊者及時參與,其時效性大于其后的專業搶救。因此,如何在社區推廣和普及心肺復蘇等相關急救知識,培訓目擊者顯得尤為重要。
據統計,我國87%的猝死病例發生在醫院以外,其中約四分之一的患者因為“目擊者”不懂得急救知識而導致傷殘或者死亡。目前,我國許多區域還做不到救護車在4-5分鐘內趕到患者身邊。這時,“目擊者”的作用就非常關鍵。如果經過訓練的“目擊者”在救護車趕到前,采用正確的急救措施進行現場救治,就可以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。
一、對猝死患者,“目擊者”應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幾點:
1.將患者置于仰臥位,用拳頭叩擊患者心前區數次,目的是消除心室顫動,有時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“奇效“。2.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。
3.如患者尚有意識,可講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放在患者舌下含服。4.如有可能,降低頭部溫度(用冰塊或涼水),以減少腦部耗氧量,保護腦組織。
二、對突發創傷患者,“目擊者”應采取的措施有一下幾點:
1.將患者置于安全區域,避免再次受傷。
2.撥打急救電話,報告傷情,呼叫專業人員趕赴現場。
3.做好止血、包扎、固定、搬運等工作或準備工作。
三、對溺水患者,“目擊者”應采取的措施有一下幾點:
1.目擊者在發現溺水者后立即撥打120或附件醫院急診電話請求醫療急救;
2.目擊者或急救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后,首先將溺水者救上岸;
3.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、雜草、嘔吐物等,并打開氣道,給予吸氧。
4.進行控水處理(倒水),把溺者放在斜坡地上,使其頭向低處俯臥,壓其背部,將水控出。如無斜坡,救護者一腿跪地,另一腿屈膝,將患者腹部橫置于屈膝的大腿上,頭部下垂,按壓其背部,將口、鼻、肺部及胃內積水倒出。即使排出的水不多,也應抓緊時間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。時間不宜過長(1分鐘即夠),千萬不可因倒水而延誤了搶救時間。
5.現場進行心肺復蘇,并盡快搬上急救車,迅速向附近醫院轉送。作為救護者一定要記住:對所有溺水休克者,不管情況如何,都必須從發現開始持續進行心肺復蘇搶救。
20世紀90年代,國際急救醫學專家提出了“目擊者”的概念,并開展了對“目擊者”的培訓。“目擊者”是指在現場為突發傷害、危重疾病患者提供緊急救護的人。在馬路上,警察和路人是目擊者;在家中,患者的家屬,甚至保姆是目擊者;在公共場合,保安人員、服務人員是目擊者;在運到場,隊友、伙伴甚至觀眾都是目擊者。總之,任何人在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都有可能成為“目擊者”。
|
本文章來源于:http://www.ivub.cn/news/n8.html |
上一篇:醫學模型嬰兒氣道梗塞模型 如何操作實施< |
下一篇:生命體征心肺復蘇模擬人測量與標準值 |
|
|
|